公司新闻
行业新闻
2023/08/18
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
玉米是我国大作物,占粮食总量的近40%。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玉米需求量不断上升。我国的耕地面积有限,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玉米供给的重要途经,也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。
Learn more +
2023年中国种子行业发展状况
中国是世界大种子市场,仅次于美国,每年种子用量约为1200万吨,市场价值190亿美元。七种主要作物(玉米、水稻、小麦、大豆、棉花、马铃薯和油菜籽)的种子用量约为1000万吨,市场价值为135亿美元。我国的主要作物种子商品化率约为70%,其余种子来自农户上一季的自留种。商品种子的市场份额因商品而异,棉花的市场份额为88%,马铃薯种薯的市场份额最低为40%。根据官方报告,中国的水稻和小麦种子实现了自给自足,玉米和大豆种子几乎自给自足。虽然国内蔬菜品种不断完善,但仍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,中国蔬菜种子的15%仍然依赖进口。
洪涝过后,受灾玉米如何补救?有办法!
尽快排水、整地、及时改种。海拔纬度较低,抢种特早熟谷子、绿豆或荞麦,可在秋霜冻前勉强成熟;一般地区可种大白菜、萝卜、胡萝卜等。
近期降温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管理措施建议
当前,我国南方冬小麦基本处于开花至灌浆期,北方冬小麦则多处于孕穗至开花期,是形成穗粒数及奠定粒重基础的关键时期。受强冷空气影响,近期全国小麦主产区气温大幅下降,黄淮麦区降温普遍超过15℃,部分地区出现中雪天气,并伴有大风。降温降水及大风天气,使小麦发生倒伏及冷害风险加大。4月23日,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、陕西省小麦体系岗站专家和宝鸡市农技推广中心等,深入宝鸡和咸阳小麦产区考察了小麦受冻情况,提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做好气温骤降应对,保障小麦安全生产,勇夺夏粮丰收。
马铃薯育种颠覆传统认知!我国“优薯计划”迎来重大突破
很少有人知道,我们在快餐店吃的薯条几乎都来自一百多年前育成的马铃薯品种——作为全球13亿人口的主粮,马铃薯育种进程之缓慢可见一斑。中国科学家为此提出了“优薯计划”,目的就是让中国乃至的人们吃上更高产、马铃薯(又名土豆)。
当前早稻应对“雨洗禾花”防灾害促灌浆技术意见
“夏至”将至,南方早稻陆续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,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期。据气象部门预报,近期江南大部、华南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、部分地区大暴雨,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以上,同时雨水过后,有可能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。受不利天气影响,早稻遭受“雨洗禾花”和高温热害的风险增加,不利于早稻授粉结实和籽粒灌浆,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。针对降雨、高温、扬花“三碰头”,各地要坚持防渍涝、防高温、防早衰、防病虫“四防”并重,强化防灾减灾,抓好肥水管理,籽粒灌浆,确保适时收获,努力夺取早稻丰产丰收。
重点支持种业!《粮食安全保障法》要来了
在6月26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,司法部部长贺荣表示,为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,我国拟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,建立种子储备制度。
台风洪涝灾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
近期以来,受台风“杜苏芮”等的影响,东南沿海等地遭受暴雨、大暴雨侵袭,江淮、黄淮东部和京津冀等地出现强降雨天气,部分地区田间积水较多、涝渍严重,导致水稻、玉米、花生、大豆、蔬菜等农作物长势弱、伤口多、抗性差,非常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。为做好台风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,减轻灾害损失,全国农技中心特制定如下意见。
分子设计育种能代替转基因育种吗?李家洋院士解答五大热点问题!
分子设计育种的出现,可以代替舆论争议较大的转基因育种吗?2、比较好种植的水稻,就好吃吗?3、除了提高单产外,我们还能够向哪些土地要产量?4、“海水稻”的性价比是不是比较低呢?5、未来,“水稻工厂”是否会出现?